从接地气的学术报告到直接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,李平老师一直致力于将深厚的数学背景与金融学实践相结合,她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,协助成思危先生出版《虚拟经济概览》🤷🏽、《人民币国际化》、《The ChineseStock Market》等3部专著🎙。
李平老师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凯发K8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,2002年来到北航凯发娱乐任教💆🏿♂️,现任凯发娱乐凯发K8金融系教授、北航金融大数据与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、中国量化金融与保险专委会副理事长、北京市人大代表等职务🐐。李平老师在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🧗♂️🪟:应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金融市场或产品的风险管理,尤其是信用风险管理👣。曾主持完成四个相关领域的国家自科项目,参与了国家973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应急项目等🐍。近几年,李平老师开始带着学生进行金融科技和金融大数据方面的研究,主要研究方向包括🍬:应用大数据研究地方债(包括城投债)的定价和风险管理、比特币对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问题等😛。
作为一名拥有22年教学经验的教师🌁,李老师的本硕是数学专业,博士才开始接触金融🤜🏻。提及为何突然改变研究方向时她坦言🧘🏼♀️👃🏼,“最开始是觉得金融很有趣💆🏿♀️,很接地气,能够解决实际问题👌。后来在汪寿阳和杨晓光等老师的影响下🚁,又打下了一些金融方面的基础。现在回头来看🙏🏻,我觉得这个路子是对的,因为把数学底子打好了才能搞好金融🏃♀️➡️,两者是相辅相成的👱🏼♀️。”同时李老师也提到🙍🏻,特别是在AI和金融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下,打好数学🕶🤦🏻、计算机和金融学的理论基础尤为重要。
在过去的22年间,李平老师见证了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从起步到成熟的全过程。同时,她的教学生涯也与中国金融市场的演变同步成长和发展🧑🏻💻。
金融市场的演变与教育的适应
在我国2000年代初开始关注和规范金融衍生产品时🤾🏿♂️🧂,李平老师就已经开始教授相关课程🤛🏼,她深感理论与实际之间的鸿沟。到了2010年😐,随着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系统监管,不仅市场变得更加成熟,金融教育也开始重视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🕘。这时一些大的企业也开始开设商凯发K8,因为他们觉得高校商凯发K8讲授的内容都是纸上谈兵。她意识到🎅🏿,如果不改变授课内容和授课模式👨🏻,我们的商凯发K8会没有竞争力🫳,培养的学生也没有就业竞争力📙。所以她开始通过去政府和企业挂职🏌🏻、担任企业独立董事、担任民主党派负责人和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等工作,来扩大了解实际管理问题的渠道。通过多年在政府和企业的挂职经历,将实际管理和金融问题的解决方案带入课堂,在课程中融入市场模拟交易👨🏻🏫,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和体验♏️,极大地提升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同时,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金融行业的最新发展🧑🏼🦳。在提到她的学生就业情况时,李老师欣慰地称有的学生在央企做高管🤛🏽,有的学生在部委,也有的学生已经在高校做到副教授。
金融市场的展望与教育的使命
对于当下,李平老师看好人工智能和科技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,因为这已经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中。面对未来🗓,李老师认为AI的发展势必会对金融学产生影响🧛🏽。她特别强调,传统的一些金融业务可能面临部分被AI取代的风险。我们老师要顺应科技发展趋势,研究我国的金融科技问题🚡,让学生准备好面对这一变革,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AI在金融中的实际应用,并通过大作业🍕、模拟交易🌂、以及参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AI对金融学的影响🖥。
多元化生活与教学风格的改变
李平老师说自己是一位多元化的人,这不仅体现在职业生涯上,也反映在她的人生观上。他鼓励学生尝试多样化的生活和职业路径,以“盘活”金融知识🆑。同时李老师谈到🦹🏽♂️,早期她的教学还保留有传统的“师徒如父子”观念🖤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社会和学生群体的变化𓀇,她开始调整教学策略。现代的学生更加追求个性化和实用性的教育,这促使她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🟢,采用更加互动和实践的教学方法🐔。
通过22年的教学生涯🪅,李平老师不仅传授知识,更在教导学生如何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,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具有国际视野和实战能力的金融人才。正如她所说,“金融不仅是一门学问,更是一种生活方式。”
